信義社大的11堂故事課:打動人心的說故事技巧~想像、表達與思考11-11

演講前2/3時間是用來思考聽眾的需求,1/3時間才是思考內容。

~林肯

從聽眾的需求思考,才能引起最大的共鳴

台灣演講冠軍/逆轉勝的改稿思維工作坊

此篇演講在區賽得到第二名、部賽時得到第三名,準備全國比賽時,以聽眾觀點思考,重新調整演講稿後,獲得全國賽冠軍。

找出聽眾的面貌

一個報告、演講或說故事無法吸引人,通常是以下因素

1.報告方式無趣,令人昏昏欲睡 → 要思考How如何說

2.內容沒有新意或枯燥乏味→要思考What說什麼

3. 方向不對,不符合觀眾期待→要思考Who誰,對誰說話,他們的需求與期待,要找出聽眾的面貌。

以下以說故事課程的學員為例來分析出聽眾的面貌

1.基本面向:

(1)年齡:28-50 歲(35-40為主)

(2)性別:男女各半

(3)區域性:信義區

2.目的與需求:

(1)學習說故事技巧,希望在溝通與思考上有成長

(2)找到好的方式,在職場上表達自己

3.內在渴望

(1)喜歡學習,積極進取

(2)成為獨立思考與表達的人

(3)渴望與眾不同

(4)尋找自我

有關聽眾的面貌,經過以上三階段初步分析後,我會聚焦在聽眾的內心渴望上找出一個觀察,是能激勵學員透過課程成長與突破的重點,課程相關設計都以此為軸心來規劃,協助學員在舞台上透過說故事展現出獨一無二的自己。

引起聽眾的興趣與注意

在進行說故事、演講或簡報時,如何引起聽眾的興趣?在「口頭傳播:演講的理論與方法」書中提出以下內容,可以參考。

1.問聽眾一個性徵性的問題

2.選一個與演講主題有關的故事來作話引

3.利用聽眾切身有關的事件來引起聽眾對講題的注意

4.引用有關而令人驚奇的事實或統計數字來開啟話題

5.利用輕鬆幽默的話充實導言

6.引用名的人話

7.引用為大眾所孰悉並與講題有關的事故

了解聽眾的需求,找出聽眾的面貌,考量聽眾與興趣 、使用適當的話術與詞彙、符合現在環境趨勢加入熱門題材、輔以不同的表達力,才能透過故事、演講與想傳遞的訊息引起共鳴,完成一場符合聽眾需求,能說服聽眾,激勵聽眾改變觀念與行為的精彩演說。

分享文章:

GINA.劉祖菁

GINA.劉祖菁

結合廣告行銷專業、演講冠軍策略、戲劇演出與說故事教學等多年專業淬鍊能力,設計出「打動人心的說故事」與「成功的高效會議說話術」雙核心溝通能力,為職場人士打造出理論與實務並重的系列課程。

留言回應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你可能也喜歡

Please select listing to show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