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義社大的11堂故事課:打動人心的說故事技巧~想像、表達與思考11-9
當場景動能確定引發的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時,氛圍會更加凸顯情緒。
~Robert McKee 「故事的解剖」
在觀眾席塑造空間123,用故事情境激勵聽眾動能
空間123的設計起源,來自我聽過一場TOASTMASTERS國際演講協會,某一年前三名演講者在台灣的演說。這位女性講者是小兒麻痺患者,坐在椅子上的她,無法採取走位演說,卻設計一個問題與方式,讓全場聽眾動起來。
她先說出一個故事,小時候曾與一位世界名人握手,對方的關心激勵她知道可以不被小兒麻痺病症限制,勇敢做自己,才有今天的成就;於是,她問聽眾是否要感受那位名人從手心傳達的力量,她伸出手,第一排聽眾紛紛起身到舞台前與她握手,然後回座,轉身和第二排聽眾握手,如此如波浪般傳到最後排,所有聽眾也被感動,全場沉浸在一種激勵的氛圍中。
這就是一種突破實際舞台限制,透過一個問題加上握手的方式,讓全場動起來,從實際的舞台延伸到聽眾的空間,整個演講廳都是她的故事魔幻空間。

我學會這個方式,也曾在近300人的課程最後用這個方式,讓全體動起來,喊起來,達到激勵效益。

空間123加上一個好問題,能激勵聽眾,提高說服力
在課堂中我設計出空間123,並結合繪本「那隻深藍色的鳥是我爸爸」的三個場景,讓學員透過聲音、肢體,再加上問題設計,將整個教室變成故事的情境空間。

資料來源:繪本/那隻深藍色的鳥是我爸爸
註:繪本「那隻深藍色的鳥是我爸爸」,獲得首屆「信誼圖畫書獎」文字創作獎首獎。文字、情節與插畫風格非常有創意,是我極愛的繪本之一,推薦給父母說給孩子們聽,尤其是孩子們不會算數的時候。